永州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开局 后期加压奋进

2017年04月25日 00:00:00tz97浏览量:23次

今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永州市上下积极贯彻稳中有进的总要求,全面落实中央、省各项决策部署,稳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奋力推进城镇提质、交通提速、园区升级、旅游升温、脱贫攻坚、环境治理“六大战役”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开局、总体向好。同时,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,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,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存在较大挑战。

一、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

一季度,全市经济迅速走出工业低位开局影响,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得以提振,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开局。

经济稳中有进,发展动力转换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38.09亿元、同比增长7.5%,高于上年同期0.3个百分点,增速排全省第6位,比上年同期前移1位。其中,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.32亿元、同比增长2.1%,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1.06亿元、同比增长5.1%,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5.71亿元、同比增长10.6%。农业生产总体稳定,种养有增有减。一季度,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21.12亿元、同比增长2.2%。春耕生产有序推进,农资储备充足,粮食计划种植面积303.14万亩,同比增加2.82万亩。全市出栏生猪230.8万头、牛8.09万头、羊20.34万头、家禽2183.31万羽,同比分别增长-0.8%、-1%、6.7%、-2.3%;水产品产量达6.53万吨,同比增长4.6%。第二产业低位运行。全市全部工业经济增长4.9%,规模以上工业比1-2月回升1.5个百分点,规模以下工业增长0.2%。建筑业完成增长值12.31亿元,同比增长6.7%。第三产业发展加快,继续担当发展主力。第三产业主体经济活跃,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74.9%,金融业、服务业、房地产等高于平均发展水平,一季度分别增长20.3%、17.3%、11.5%。内需消费稳步提升,一季度,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.54亿元,同比增长11.9%,比去年同期提高0.4个百分点。石油、汽车类等大宗消费分别增长19.1%、18.8%。住宿餐饮、批发零售业同比回升1.3个、0.3个百分点,交通运输业提高3.4个百分点。

工业生产企稳回升,新增企业贡献突出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9.56亿元、同比增长5.8%,比1-2月高出1.5个百分点。部分行业企业增长较好,汽车制造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、纺织业、木材加工及木、竹制品业增长较快,一季度分别增长59.6%、41.1%、32.6%、23.1%。长丰猎豹同比增长39.2%、江华九恒增长69.5%、东骏纺织增长109.6%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,1-3月增长15.8%,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。园区工业探底回升,一季度同比增长0.6%,比1-2月提升4.2个百分点。全市工业用电由负转正,高于上年同期24.9个百分点,改变了2015年11月份以来连续负增长局面。新增企业贡献较大。1-3月,全市去年新增的143家规模工业企业和今年新增的12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.63亿元,净增工业增加值7.51亿元,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0.4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178.8%。

重大项目顺利推进,民间投资持续回暖。一是项目增多。全市经济发展坚持以项目为王,狠抓项目建设,累计施工项目1255个、新开工项目456个,分别增长25.2%、23.6%,本年投产项目123个、增长112.1%。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.78亿元,同比增长12.3%。二是重大项目推进有力,一季度,全市5000万以上项目437个,完成投资99.70亿元。其中,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08个,同比增加106个,完成投资86.08亿元,同比增长24.4%,高出全部投资增速12.1个百分点,占5000万以上投资的86.3%,其中,涔天河、零陵古城分别完成投资额1.26亿元、1.95亿元。民间投资回暖趋势明显,一季度,全市完成民间投资86.06亿元,同比增长15.3%,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个百分点,继续保持稳步回升态势,反映全市民间投资逐步回暖,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得到增强。

供给侧改革深入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成效明显。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加大,一季度,全市房屋销售面积98.68万平方米、同比增长35.3%,房屋施工面积768.01万平方米、同比增长8.4%。去产能持续推进,关停高耗能企业26家,六大高能耗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.42亿元,同比下降10.8%,产业占比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。万元GDP能耗下降3.3%。企业降成本收到成效,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,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3.3%,同比下降0.3个百分点,负债水平低于全国12.9个百分点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.27元,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.64元,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成本的4.5%,同比下降3.4个百分点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短板建设投入加大,一季度,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8.25亿元,同比增长45.5%,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3.2个百分点。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2.31亿元、增长77.5%。

财政收入增长较快,金融信贷支持有力。财政增收开门红。一季度,全市财政总收入39.67亿元、同比增长18.7%,排全省第4位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.2个百分点,比上月提高2.5个百分点。主体税种增长平稳,全市三大主体税种完成9.2亿元,增长10.6%;中小税收入库9.9亿元、增长30.2%。金融存贷快速增加。3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66.67亿元,同比增长26%,其中住户存款1420.71亿元,同比增长13.1%。贷款余额1101.48亿元、增长28.8%,其中中长期贷款为931.59亿元,同比增长37.9%。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速排全省第一位。

外贸实绩企业增多,进出口增长较快。一季度,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.05亿美元、增长39.1%。其中,出口1.89亿美元、增长45.8%,进口0.16亿美元、下降10.6%。外贸实绩企业数105家,较去年同期增加26家,破零企业12家。一季度,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.64亿美元,同比增长26.2%。

民生支出力度加大,就业形势向好。一季度,全市民生支出83.46亿元、增长20.2%,占总支出的77.8%。其中,城乡社区、教育、社保就业支出分别增长41.1%、35.4%、26.4%。一季度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.94万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.99万人。物价小幅上涨,一季度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.4,增长1.4个百分点。

二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

1.部分经济指标回落,不及预期。一季度GDP增长7.5%、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。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.8%,同比回落0.2个百分点,低于年初预期目标2.7个百分点。投资增长12.3%,同比回落2.2个百分点,低于年初预期目标2.2个百分点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.9%,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.1个百分点。全市财政总收入39.67亿元,增速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.2个百分点,但相比上年同期回落5.9个百分点。多项经济指标运行偏低,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明显,低于年初预期目标,后期稳增长压力加大。

2.工业结构不优,增速放缓。近年来,虽然每年新增100家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壮大总量,但由于新增企业成长性不够,工业总体倚重部分产业的结构未能得以根本上改善,因而受其生产因素影响导致全市工业增速放缓,如在烟厂1-2月份产值下降51.2%的情况下,全市规模工业仅以4.3%的增速开局,创历史新低。传统产能处于转型之中,高能耗企业停产企业占停产企业的61.5%,尚未走出低迷行情,坤昊、榕达等大型骨干企业1-3月产值分别下降80.1%、45.5%。园区增长降速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.2个百分点。新兴产业如医药行业呈下降态势,增速同比回落17.8个百分点。

3.投资稳中趋缓,工业投资下滑明显。一季度,在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的刺激下,民间投资回暖,但全市12.3%的投资增速仍处于近年来低速增长水平,同时,工业实体投资明显减少。1-3月,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2.84亿元,同比下降18.5%,工业投资占比同比下降11.3个百分点。

三、对策建议

提振信心,巩固向好势头。一是要看到宏观趋稳。一季度,全国GDP增长6.9%,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.2个百分点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.8%,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.0个百分点,比上年全年加快0.8个百分点,投资同比增长9.2%,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.1个百分点,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.8%,一些先行指标如制造业PMI指数为51.8%、PPI同比上涨7.6%,都在反映出中国经济当前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强,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稳增长预期。二是要看清自身的积极变化。从农业来看,土地流转加快,科技化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能力,将助推农业产业化。一季度全市存栏生猪474.02万头,同比增长3.2%,全市58个定点监测养殖场的生猪盈利300-600元/头,效益可观带动养殖业发展。从工业来看,工业用电量摆脱长达16个月的负增长状态,全市PPI为106.6%,同比提升6.9个百分点,预示着工业开始步入回升通道。去年和今年新入统的155家规模工业企业为工业经济注入活力,拉动力将得到增强,预计还将有100家的企业入统都将成为新的增长点。同时,烟厂的同期基数减少,生产产值将进一步得到扩大,有利于工业增长预期。从第三产业来看,金融业、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,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,大循环旅游将增强经济活力。三是要找准问题精准施策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,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,找到工业生产、项目投资、产业培育、进出口等方面的问题,制定出促进生产、项目落地等方面的有效措施,发力补好短板,特别是要围绕“六大战役”的部署来强基固本,精准发力,打出稳增长的“组合拳”,推动经济稳固向好。

稳住农业,提升现代生产能力。积极克服天气、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,抓好农业生产。一是促流转。积极顺应种养结构变化,落实“三权分置”办法,集约土地经营,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力度,创造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。二是上规模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,加强基地建设,更好地引进加工能力好、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合作,改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,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渐向集中规模化的市场经济转变。三是创品牌。目前,全市有全国、全省驰名商标、名牌产品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93件和全市通过“三品”认证的农产品达364个,其数量居全省前列。要进一步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加工能力,推动447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,精耕加工领域,发挥永州的生态优势,创建更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。

壮大工业,增强发展后劲。实践证明,工业是经济发展最坚实、最长久的支撑,工业经济的强弱,决定经济发展的后劲。当前,我市工业爬坡过坎、转型升级之期,更需要抓大、提速、提质。一是抓好大中型企业,推动引擎发力。一季度,全市骨干企业生产下滑,除长丰猎豹一支独秀外,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小型规模企业的15.1%的增速拉动,大中型企业一季度下降22.1%,引擎作用失效。因此,要围绕大型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题研究,制定帮扶措施,开展定向式保姆服务,助其早日走出困境。二是培植来势较好企业。选取有先进技术、实力的关键及配套企业,开展企业跟踪服务,重点围绕全市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来优选部分企业进行重点扶植,加快发展步伐,培育行业领域的亿元、十亿元企业。三是强抓园区升级。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制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一站式服务、一体化经营,打造市场化分工合作的产业环境,在园区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壮大产业链。

狠抓项目,提升投资力度。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。要抢抓天气转好、民间投资回暖等有利因素,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,与时间赛跑,用项目强身,重点抓好围绕“六大战役”实施的项目,推动又快又好落实到位。二是加强工业项目投资。一季度,全市中长期贷款为931.59亿元,而全市工业投资仅有52.84亿元,且增速大幅下滑。下一步,要加强工业实体投资力度,着力培育新增产能,引导投资脱虚向实,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。三是加紧项目包装储备。突出招商引资重点,积极推进项目招商、园区招商,招大引强,狠抓项目签约落地,形成项目储备梯次明显、结构优化,项目建设不断档、投资不掉队的良好态势。

聚集合力,不断夯实基础性工作。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。全市上下要紧绷发展这根弦,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,对一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面临的问题,经济发展部门加强经济运行协调和调度,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、新变化、新问题做到早知晓、早部署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二是强化企业升规入统工作。进一步加大市县区共振力度,加强各部门的全力合作,推动企业升级和入统工作,及时客观地反映发展成果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,做大经济总量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。

优化环境,进一步解放思想。一是全市上下要围绕“六大战役”的深入开展,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。项目前期工作要简化手续,开辟绿色通道。二要明确目标任务,破解征地拆迁等难题,项目引进来、见效快、留得住。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立足长远,加大融资力度,帮扶企业走出困境,推动平台转型升级,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[供稿:永州市统计局翟昆华胡建辉肖飞鹰周中辉]

[审核:徐林]

[责编:钟军德]

展开